1. <i id="earip"></i>
  2. <i id="earip"></i>
  3. <sub id="earip"></sub>
  4. 厚德精醫(yī) 傳承創(chuàng)新

    通知公告

    當前位置: 首頁> 信息公開> 通知公告

    醫(yī)院感染診斷標準(試行)

    日期:2015-01-29    來源:本站原創(chuàng)    訪問次數(shù):

    醫(yī)院感染診斷標準(試行)

    【頒布單位】衛(wèi)生部

    【頒布時間】200113

        附件:醫(yī)院感染診斷標準(試行)二○○一年一月二日
    衛(wèi)生部辦公廳
      二○○一年一月三日印發(fā)

    附件 醫(yī)院感染診斷標準(試行)
    醫(yī)院感染定義 醫(yī)院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 Hospital InfectionHospital acquired Infection)是指住院病人在醫(yī)院內獲得的感染,包括住院期間發(fā)生的感染和在醫(yī)院內獲得、出院后發(fā)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開始或入院時已存在的感染;醫(yī)院工作人員在醫(yī)院內獲得的感染也屬醫(yī)院感染。
       說明:

    一、下列情況屬于醫(yī)院感染:
      1.無明確潛伏期的感染,規(guī)定入院48小時后發(fā)生的感染為醫(yī)院感染;有明確潛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時起超過平均潛伏期后發(fā)生的感染為醫(yī)院感染。2.本次感染直接與上次住院有關。3.在原有感染基礎上出現(xiàn)其他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膿毒血癥遷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體基礎上又分離出新的病原體(排除污染和原來的混合感染)的感染。4.新生兒在分娩過程中和產(chǎn)后獲得的感染。5.由于診療措施激活的潛在性感染,如瘡疹病毒、結核桿菌等的感染。6.醫(yī)務人員在醫(yī)院工作期間獲得的感染?! ?span lang="EN-US">
      二、下列情況則不屬于醫(yī)院感染:
      1.皮膚粘膜開放性傷口只有細菌定植而無炎癥表現(xiàn)。2.由于創(chuàng)傷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產(chǎn)生的炎癥表現(xiàn)。3.新生兒經(jīng)胎盤獲得(出生后48小時內發(fā)病)的感染,如單純皰疹、弓形體病、水痘等。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醫(yī)院內急性發(fā)作。醫(yī)院感染按臨床診斷報告,力求作出病原學診斷。

    呼吸系統(tǒng)
    一、上呼吸道感染
      【臨床診斷】發(fā)熱(≥38.0超過兩天),有鼻咽、鼻旁竇和扁桃腺等上呼吸道急性炎癥表現(xiàn)。
      【病原學診斷】臨床診斷基礎上,分泌物涂片或培養(yǎng)可發(fā)現(xiàn)有意義的病原微生物。
      【說明】必須排除普通感冒和非感染性病因(如過敏等)所致的上呼吸道急性炎癥。
    二、下呼吸道感染
      【臨床診斷】符合下列兩條之一即可診斷。
      1.患者出現(xiàn)咳嗽、痰粘稠,肺部出現(xiàn)濕羅音,并有下列情況之一:
     ?。?span lang="EN-US">1
    )發(fā)熱。
     ?。?span lang="EN-US">2)白細胞總數(shù)和(或)嗜中性粒細胞比例增高。
     ?。?span lang="EN-US">3)X線顯示肺部有炎性浸潤性病變。
      2.慢性氣道疾患患者穩(wěn)定期(慢性支氣管炎伴或不伴阻塞性肺氣腫、哮喘、支氣管擴張癥)繼發(fā)性感染,并有病原學改變或X線胸片顯示與入院時比較有明顯改變或新病變。
      【病原學診斷】 臨床診斷基礎上,符合下述六條之一即可診斷。
      1.經(jīng)篩選的痰液,連續(xù)兩次分離到相同病原體。
      2.痰細菌定量培養(yǎng)分離病原菌數(shù)≥106cfu/ml。
      3.血培養(yǎng)或并發(fā)胸腔積液者的胸液分離到病原體。
      4.經(jīng)纖維支氣管鏡或人工氣道吸引采集的下呼吸道分泌物病原菌數(shù)≥105cfu/ml;經(jīng)支氣管肺泡灌洗(BAL)分離到病原菌數(shù)≥104cfu/ml;或經(jīng)防污染標本刷(PSB)、防污染支氣管肺泡灌洗(PBAL)采集的下呼吸道分泌物分離到病原菌,而原有慢性阻塞性肺病包括支氣管擴張者病原菌數(shù)必須≥103cfu/ml。
      5.痰或下呼吸道采樣標本中分離到通常非呼吸道定植的細菌或其它特殊病原體。
      6.免疫血清學、組織病理學的病原學診斷證據(jù)。
      【說明】
      1.痰液篩選的標準為痰液涂片鏡檢鱗狀上皮細胞<10/低倍視野和白細胞>25/低倍視野或鱗狀上皮細胞;白細胞≤1:2.5;免疫抑制和粒細胞缺乏患者見到柱狀上皮細胞或錐狀上皮細胞與白細胞同時存在,白細胞數(shù)量可以不嚴格限定。
      2.應排除非感染性原因如肺栓塞、心力衰竭、肺水腫、肺癌等所致的下呼吸道的胸片的改變。
      3.病變局限于氣道者為醫(yī)院感染氣管――支氣管炎;出現(xiàn)肺實質炎癥(X線顯示)者為醫(yī)院感染肺炎(包括肺膿腫),報告時需分別標明。

    三、胸膜腔感染
      【臨床診斷】 發(fā)熱,胸痛,胸水外觀呈膿性、或帶臭味、常規(guī)檢查白細胞計數(shù)≥1000×106/L。
      【病原學診斷】 臨床診斷基礎上,符合下述兩條之一即可診斷。
      1.胸水培養(yǎng)分離到病原菌。
      2.胸水普通培養(yǎng)無菌生長,但涂片見到細菌。
      【說明】
      1.胸水發(fā)現(xiàn)病原菌,則不論胸水性狀和常規(guī)檢查結果如何,均可作出病原學診斷。
      2.應強調胸水的厭氧菌培養(yǎng)。
      3.鄰近部位感染自然擴散而來的胸膜腔感染,如并發(fā)于肺炎、支氣管胸膜瘺、肝膿腫者不列為醫(yī)院感染;診斷操作促使感染擴散者則屬醫(yī)院感染。若肺炎系醫(yī)院感染,如其并發(fā)膿胸按醫(yī)院感染肺炎報告,另加注括號標明膿胸。
      4.結核性胸膜炎自然演變成結核性膿胸不屬于醫(yī)院感染。
      5.病人同時有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感染時,僅需報告下呼吸道感染。
     
     心血管系統(tǒng)
    一、侵犯心臟瓣膜(包括人工心瓣膜)的心內膜炎
      【臨床診斷】 病人至少有下列癥狀或體征中的兩項且無其它明確原因可以解釋:發(fā)熱、新出現(xiàn)心臟雜音或雜音發(fā)生變化、栓塞性改變、皮膚異常表現(xiàn)(如淤斑、出血、疼痛性皮下腫塊)、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臟傳導異常,并合并有下列情況之一:
      1.外科手術或病理組織學發(fā)現(xiàn)心臟贅生物。
      2.超聲心動圖發(fā)現(xiàn)贅生物的證據(jù)。
      【病原學診斷】 臨床診斷基礎上,符合下述三條之一即可診斷。
      1.心臟瓣膜或贅生物培養(yǎng)出病原菌。
      2.臨床診斷基礎上,兩次或多次血液培養(yǎng)陽性。
      3.臨床診斷基礎上,心臟瓣膜革蘭染色發(fā)現(xiàn)病原菌。
    二、心肌炎或心包炎
      【臨床診斷】 符合下述兩條之一即可診斷。
      1.病人至少有下列癥狀或體征中的兩項且無其它明確原因可以解釋:發(fā)熱、胸痛、奇脈、心臟擴大,并合并有下列情況之一:
      (1)有心肌炎或心包炎的異常心電圖改變。
      (2)心臟組織病理學檢查證據(jù)。
      (3)影像學發(fā)現(xiàn)心包滲出。
      2.病人≤1歲至少有下列癥狀或體征中的兩項且無其它明確原因可以解釋:發(fā)熱、胸痛、奇脈或心臟擴大,呼吸暫停,心動過緩,并至少有下列情況之一:
      (1)有心肌炎或心包炎的異常心電圖改變。
      (2)心臟組織病理學檢查證據(jù)。
      (3)影像學發(fā)現(xiàn)心包滲出。
      【病原學診斷】 臨床診斷基礎上,符合下述兩條之一即可診斷。
      1.心包組織培養(yǎng)出病原菌或外科手術/針吸取物培養(yǎng)出病原體。
      2.在臨床診斷基礎上,血中抗體陽性(如流感嗜血桿菌、肺炎球菌),并排除其它部位感染。
      血液系統(tǒng)
    一、血管相關性感染
      【臨床診斷】 符合下述三條之一即可診斷。
      1.靜脈穿刺部位有膿液排出,或有彌散性紅斑(蜂窩組織炎的表現(xiàn))。
      2.沿導管的皮下走行部位出現(xiàn)疼痛性彌散性紅班并除外理化因素所致。
      3.經(jīng)血管介入操作,發(fā)熱>38,局部有壓痛,無其它原因可解釋。
      【病原學診斷】導管尖端培養(yǎng)和/或血液培養(yǎng)分離出有意義的病原微生物。
      【說明】
      1.導管管尖培養(yǎng)其接種方法應取導管尖端5cm,在血平板表面往返滾動一次,細菌菌數(shù)≥15cfu/平板即為陽性。
      2,從穿刺部位抽血定量培養(yǎng),細菌菌數(shù)≥100cfu/ml,或細菌菌數(shù)相當于對側同時取血培養(yǎng)的4
    10倍;或對側同時取血培養(yǎng)出同種細菌。
    二、敗血癥
      【臨床診斷】 發(fā)熱>38或低體溫<36,可伴有寒戰(zhàn),并合并下列情況之一:
      1.有入侵門戶或遷徒病灶。
      2.有全身中毒癥狀而無明顯感染灶。
      3.有皮疹或出血點、肝脾腫大、血液中性粒細胞增多伴核左移,且無其它原因可以解釋。
      4.收縮壓低于12kPa(90mmHg),或較原收縮壓下降超過5.3kPa(40mmHg)。
      【病原學診斷】 臨床診斷基礎上,符合下述兩條之一即可診斷。
      1.血液培養(yǎng)分離出病原微生物。
      2.血液中檢測到病原體的抗原物質。
      【說明】
      1.入院時有經(jīng)血液培養(yǎng)證實的敗血癥,在入院后血液培養(yǎng)又出現(xiàn)新的非污染菌,或醫(yī)院敗血癥過程中又出現(xiàn)新的非污染菌,均屬另一次醫(yī)院感染敗血癥。
      2.血液培養(yǎng)分離出常見皮膚菌,如類白喉桿菌、腸桿菌、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丙酸桿菌等,需不同時間采血,有兩次或多次培養(yǎng)陽性。
      3.血液中發(fā)現(xiàn)有病原體抗原物質,如流感嗜血桿菌、肺炎鏈球菌、乙種溶血性鏈球菌,心須與癥狀、體征相符,且與其它感染部位無關。
      4.血管相關敗()血癥屬于此條,導管相關動靜脈炎計入心血管感染。
      5.血培養(yǎng)有多種菌生長,在排除污染后可考慮復數(shù)菌敗血癥。
    三、輸血相關感染
      常見有病毒性肝炎(乙、丙、丁、庚型等)、艾滋病、巨細胞病毒感染、瘧疾、弓形體病等。
      【臨床診斷】 必須同時符合下述三種情況才可診斷。
      1.從輸血至發(fā)病,或從輸血至血液中出現(xiàn)病原免疫學標志物的時間超過該病原體感染的平均潛伏期。

    2.受血者受血前從未有過該種感染,免疫學標志物陰性。
      3.證實供血員血液存在感染性物質,如:血中查到病原體、免疫學標志物陽性、病原DNARNA陽性等。
     【病原學診斷】 臨床診斷基礎上,符合下述四條之一即可診斷。
      1.血液中找到病原體。
      2.血液特異性病原體抗原檢測陽性,或其血清在IgM抗體效價達到診斷水平,或雙份血清IgG4倍升高。
      3.組織或體液涂片找到包涵體。
      4.病理活檢證實。
     【說明】
      1.病人可有癥狀、體征,也可僅有免疫學改變。
      2.艾滋病潛伏期長,受血者在受血后6個月內可出現(xiàn)HIV抗體陽性,后者可作為初步診斷依據(jù),但需進一步進行確證試驗?! ?span lang="EN-US">
     腹部和消化系統(tǒng)
    一、感染性腹瀉
      【臨床診斷】 符合下述三條之一即可診斷。
      1.急性腹瀉,糞便常規(guī)鏡檢白細胞≥10/高倍視野。
      2.急性腹瀉,或伴發(fā)熱、惡心、嘔吐、腹痛等。
      3.急性腹瀉每天3次以上,連續(xù)2天,或1天水瀉5次以上。
     【病原學診斷】 臨床診斷基礎上,符合下述四條之一即可診斷。
      1.糞便或肛拭子標本培養(yǎng)出腸道病原體。
      2.常規(guī)鏡檢或電鏡直接檢出腸道病原體。
      3.從血液或糞便中檢出病原體的抗原或抗體,達到診斷標準。
      4.從組織培養(yǎng)的細胞病理變化(如毒素測定)判定系腸道病原體所致。
     【說明】:
      1.急性腹瀉次數(shù)應≥3/24小時。
      2.應排除慢性腹瀉的急性發(fā)作及非感染性因素如診斷治療原因、基礎疾病、心理緊張等所致的腹瀉。
    二、胃腸道感染
      【臨床診斷】 患者出現(xiàn)發(fā)熱(38)、惡心、嘔吐和()腹痛、腹瀉,無其它原因可解釋。
      【病原學診斷】 臨床診斷基礎上,符合下述三條之一即可診斷。
      1.從外科手術或內鏡取得組織標本或外科引流液培養(yǎng)出病原體。
      2.上述標本革蘭染色或氫氧化鉀浮載片可見病原體、多核巨細胞。
      3.手術或內鏡標本顯示感染的組織病理學證據(jù)。
    三、抗菌藥物相關性腹瀉
      【臨床診斷】 近期曾應用或正在應用抗生素,出現(xiàn)腹瀉,可伴大便性狀改變如水樣便、血便、粘液膿血便或見斑塊條索狀偽膜,可合并下列情況之一:
      1.發(fā)熱≥38。
      2.腹痛或腹部壓痛、反跳痛。
      3.周圍血白細胞升高。
      【病原學診斷】 臨床診斷基礎上,符合下述三條之一即可診斷。
      1.大便涂片有菌群失調或培養(yǎng)發(fā)現(xiàn)有意義的優(yōu)勢菌群。
      2.如情況許可時作纖維結腸鏡檢查見腸壁充血、水腫、出血,或見到2mm
    20mm灰黃()色斑塊偽膜。
      3.細菌毒素測定證實。
      【說明】
      1.急性腹瀉次數(shù)≥3/24小時。
      2.應排除慢性腸炎急性發(fā)作或急性胃腸道感染及非感染性原因所致的腹瀉。
    四、病毒性肝炎
      【臨床診斷】 有輸血或應用血制品史、不潔食物史、肝炎接觸史,出現(xiàn)下述癥狀或體征中的任何兩項并有肝功能異常,無其它原因可解釋。
      1.發(fā)熱。
      2.厭食。
      3.惡心、嘔吐。
      4.肝區(qū)疼痛。
      5.黃疽。
     【病原學診斷】在臨床診斷基礎上,血清甲、乙、丙、丁、戊、庚等任何一種肝炎病毒活動性標志物陽性。
     【說明】應排除非感染性病因(如:α1
    抗胰蛋白酶缺乏、酒精、藥物等)和膽道疾病引起的肝炎或損害。
    五、腹()腔內組織感染
      包括膽囊、膽道、肝、脾、胰、腹膜、膈下、盆腔、其它組織或腔隙的急性感染,含持續(xù)腹膜透析繼發(fā)性腹膜炎。
     【臨床診斷】具有下列癥狀、體征中任何兩項,無其它原因可以解釋,同時有檢驗、影像學檢查的相應異常發(fā)現(xiàn)。
      1.發(fā)熱≥38。
      2.惡心、嘔吐。
      3.腹痛、腹部壓痛或反跳痛或觸及包塊狀物伴觸痛。
      4.黃疽。
     【病原學診斷】 在臨床診斷基礎上,符合下述兩條之一即可診斷。
      1.經(jīng)手術切除、引流管、穿刺吸引或內鏡獲取的標本檢出病原體。
      2.血培養(yǎng)陽性,且與局部感染菌相同或與臨床相符。
      【說明】:
      1.應排除非生物因子引起的炎癥反應及慢性感染的急性發(fā)作。
      2.原發(fā)性臟器穿孔所致的感染不計為醫(yī)院感染。
    六、腹水感染
      【臨床診斷】 腹水原為漏出液,出現(xiàn)下述兩條之一即可診斷。
      1.腹水檢查變?yōu)闈B出液。
      2.腹水不易消除,出現(xiàn)腹痛、腹部壓痛或反跳痛。腹水常規(guī)檢查白細胞>200×106/L,中性粒細胞>25%。
      【病原學診斷】 臨床診斷基礎上,腹水細菌培養(yǎng)陽性?! ?span lang="EN-US">
       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
    一、細菌性腦膜炎、腦室炎
      【臨床診斷】 符合下述三條之一即可診斷。
      1,發(fā)熱、顱高壓癥狀(頭痛、嘔吐、嬰兒前囟張力高、意識障礙)之一、腦膜刺激征(頸抵抗、布、克氏征陽性、角弓反張)之一、腦脊液(CSF)炎性改變。

    2.發(fā)熱、顱高壓癥狀、腦膜刺激癥、及腦脊液白細胞輕至中度升高,或經(jīng)抗菌藥物治療后癥狀體征消失,腦脊液恢復正常。
      3,在應用抗生素過程中,出現(xiàn)發(fā)熱、不典型顱高壓癥狀體征、腦脊液白細胞輕度增多,并具有下列情況之一:
      (1) 腦脊液中抗特異性病原體的IgM達診斷標準,或IgG4倍升高,或腦脊液涂片找到細菌。
      (2)有顱腦侵襲性操作(如顱腦手術、顱內穿刺、顱內植入物)史,或顱腦外傷或腰椎穿刺史。
      (3)腦膜附近有感染灶(如頭皮切口感染、顱骨骨髓炎等)或有腦脊液漏者。
      (4)新生兒血培養(yǎng)陽性。
      【病原學診斷】 臨床診斷基礎上,符合下述三條之一即可診斷。
      1.腦脊液中培養(yǎng)出病原菌。
      2.腦脊液病原微生物免疫學檢測陽性。
      3.腦脊液涂片找到病原菌。
      【說明】:
      1.一歲以內嬰兒有發(fā)熱(38
    )或低體溫(36),出現(xiàn)意識障礙、呼吸暫?;虺榇ぃ鐭o其它原因可解釋,應疑有腦膜炎并及時進行相關檢查。
      2.老年人反應性低,可僅有嗜睡、意識活動減退、定向困難表現(xiàn),應及時進行相關檢查。
      3.細菌性腦膜炎與創(chuàng)傷性腦膜炎、腦瘤腦膜反應的區(qū)別要點是腦脊液糖量的降低,C
    反應蛋白增高等。
    二、顱內膿腫(包括腦膿腫、硬膜下和硬膜外膿腫等)
      【臨床診斷】 符合下述兩條之一即可診斷。
      1.發(fā)熱、顱高壓癥狀之一、顱內占位體征(功能區(qū)定位征),并具有以下影像學檢查證據(jù)之一;
      (1)CT掃描。
      (2)腦血管造影。
      (3)核磁共振掃描。
      (4)核素掃描。
      2.外科手術證實。
     【病原學診斷】臨床診斷基礎上,穿刺膿液或組織活檢找到病原體,或細菌培養(yǎng)陽性。
    三、椎管內感染 包括硬脊膜下膿腫和脊髓內膿腫。
     【臨床診斷】 符合下述兩條之一即可診斷。
      1.發(fā)熱、有神經(jīng)定位癥狀和體征或局限性腰背痛和脊柱運動受限,并具有下列情況之一;
      (1)棘突及棘突旁有劇烈壓痛及叩擊痛。
      (2)神經(jīng)根痛。
      (3)完全或不完全脊髓壓迫征。
      (4)檢查證實:脊髓CT、椎管內碘油造影、核磁共振、X線平片、腦脊液蛋白及白細胞增加并奎氏試驗有部分或完全性椎管梗阻。
       2.手術證實。
      【病原學診斷】 手術引流液細菌培養(yǎng)陽性。
      【說明】:
      1.并發(fā)腦膜炎的椎管內感染,歸入細菌性腦膜炎統(tǒng)計報告。
      2.此類醫(yī)院感染少見,多發(fā)生于敗血癥、脊柱鄰近部位有炎癥、脊柱外傷或手術有高位椎管麻醉史者。
      3.應排除敗血癥的轉移性病灶或脊柱及其臨近部位炎癥的擴散所致?! ?span lang="EN-US">
      泌尿系統(tǒng)
      【臨床診斷】患者出現(xiàn)尿頻、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癥狀,或有下腹觸痛、腎區(qū)叩痛,伴或不伴發(fā)熱,并具有下列情況之一:
      1.尿檢白細胞男性≥5/高倍視野,女性≥10/高倍視野,插導尿管患者應結合尿培養(yǎng)。
      2.臨床已診斷為泌尿道感染,或抗菌治療有效而認定的泌尿道感染。
      【病原學診斷】 臨床診斷基礎上,符合下述四條之一即可診斷。
      1.清潔中段尿或導尿留取尿液(非留置導尿)培養(yǎng)革蘭陽性球菌菌數(shù)≥104cfu/ml、革蘭陰性桿菌菌數(shù)≥105cfu/ml。
      2.恥骨聯(lián)合上膀胱穿刺留取尿液培養(yǎng)細菌菌數(shù)≥103cfu/ml
      3.新鮮尿液標本經(jīng)離心應用相差顯微鏡檢查(1×400),在30個視野中有半數(shù)視野見到細菌。
      4.無癥狀性菌尿癥:患者雖然無癥狀,但在近期(通常為1)有內鏡檢查或留置導尿史,尿液培養(yǎng)革蘭陽性球菌濃度≥104cfu/ml革蘭陰性桿菌濃度≥105cfu/ml,應視為泌尿系統(tǒng)感染。
     【說明】:
      1.非導尿或穿刺尿液標本細菌培養(yǎng)結果為兩種或兩種以上細菌,需考慮污染可能,建議重新留取標本送檢。
      2.尿液標本應及時接種。若尿液標本在室溫下放置超過2小時,即使其接種培養(yǎng)結果細菌菌數(shù)≥104或≥105cfu/ml,亦不應作為診斷依據(jù),應予重新留取標本送檢。
      3.影像學、手術、組織病理或其它方法證實的、可定位的泌尿系統(tǒng)(如腎、腎周圍組織、輸尿管、膀胱、尿道)感染,報告時應分別標明?! ?span lang="EN-US">
     手術部位
    一、表淺手術切口感染
     僅限于切口涉及的皮膚和皮下組織,感染發(fā)生于術后30天內。
     【臨床診斷】 具有下述兩條之一即可診斷。
     1.表淺切口有紅、腫、熱、痛,或有膿性分泌物。
     2.臨床醫(yī)師診斷的表淺切口感染。
     【病原學診斷】 臨床診斷基礎上細菌培養(yǎng)陽性。
     【說明】
      1.創(chuàng)口包括外科手術切口和意外傷害所致傷口,為避免混亂,不用“創(chuàng)口感染”一詞,與傷口有關感染參見皮膚軟組織感染診斷標準。
      2.切口縫合針眼處有輕微炎癥和少許分泌物不屬于切口感染。
      3.切口脂肪液化,液體清亮,不屬于切口感染。
    二、深部手術切口感染
      無植入物手術后30天內、有植入物(如人工心臟瓣膜、人造血管、機械心臟、人工關節(jié)等)術后1年內發(fā)生的與手術有關并涉及切口深部軟組織(深筋膜和肌肉)的感染。

    【臨床診斷】 符合上述規(guī)定,并具有下述四條之一即可診斷。
     1.從深部切口引流出或穿刺抽到膿液,感染性手術后引流液除外。
     2.自然裂開或由外科醫(yī)師打開的切口,有膿性分泌物或有發(fā)熱≥38,局部有疼痛或壓痛。
     3.再次手術探查、經(jīng)組織病理學或影像學檢查發(fā)現(xiàn)涉及深部切口膿腫或其它感染證據(jù)。
     4.臨床醫(yī)師診斷的深部切口感染。
     【病原學診斷】 臨床診斷基礎上,分泌物細菌培養(yǎng)陽性。
    三、器官(或腔隙)感染
      無植入物手術后30天、有植入物手術后1年內發(fā)生的與手術有關(除皮膚、皮下、深筋膜和肌肉以外)的器官或腔隙感染。
     【臨床診斷】 符合上述規(guī)定,并具有下述三條之一即可診斷。
      1.引流或穿刺有膿液。
      2.再次手術探查、經(jīng)組織病理學或影像學檢查發(fā)現(xiàn)涉及器官(或腔隙)感染的證據(jù)。
      3.由臨床醫(yī)師診斷的器官(或腔隙)感染。
     【病原學診斷】 臨床診斷基礎上,細菌培養(yǎng)陽性。
     【說明】
      1.臨床和()有關檢查顯示典型的手術部位感染,即使細菌培養(yǎng)陰性,亦可以診斷。
      2.手術切口淺部和深部均有感染時,僅需報告深部感染。
      3.經(jīng)切口引流所致器官(或腔隙)感染,不須再次手術者,應視為深部切口感染。  
      皮膚和軟組織
    一、皮膚感染
      【臨床診斷】 符合下述兩條之一即可診斷。
      1.皮膚有膿性分泌物、膿皰、癤腫等。
      2.患者有局部疼痛或壓痛,局部紅腫或發(fā)熱,無其它原因解釋者。
      【病原學診斷】 臨床診斷基礎上,符合下述兩條之一即可診斷。
      1.從感染部位的引流物或抽吸物中培養(yǎng)出病原體。
      2.血液或感染組織特異性病原體抗原檢測陽性。
    二、軟組織感染
      軟組織感染包括:壞死性筋膜炎、感染性壞疽、壞死性蜂窩組織炎、感染性肌炎、淋巴結炎及淋巴管炎。
      【臨床診斷】 符合下述三條之一即可診斷。
      1.從感染部位引流出膿液。
      2.外科手術或組織病理檢查證實有感染。
      3.患者有局部疼痛或壓痛、局部紅腫或發(fā)熱,無其它原因解釋。
      【病原學診斷】 臨床診斷基礎上,符合下述兩條之一即可診斷。
      1.血液特異性病原體抗原檢測陽性,或血清IgM抗體效價達到診斷水平,或雙份血清IgG4倍升高。
      2.從感染部位的引流物或組織中培養(yǎng)出病原體。
    三、褥瘡感染
      包括:褥瘡淺表部和深部組織感染。
      【臨床診斷】 褥瘡局部紅、壓痛或褥瘡邊緣腫脹,并有膿性分泌物。
      【病原學診斷】 臨床診斷基礎上,分泌物培養(yǎng)陽性。
    四、燒傷感染
      【臨床診斷】 燒傷表面的形態(tài)或特點發(fā)生變化,如:焦痂迅速分離,焦痂變成棕黑、黑或紫羅蘭色,燒傷邊緣水腫。同時具有下述兩條之一即可診斷。
      1.創(chuàng)面有膿性分泌物。
      2.患者出現(xiàn)發(fā)熱>38或低體溫<36,合并低血癥。
      【病原學診斷】 臨床診斷基礎上,符合下述兩條之一即可診斷。
      1.血液培養(yǎng)陽性并除外有其它部位感染。
      2.燒傷組織活檢顯示微生物向臨近組織浸潤。
      【說明】:
      1.單純發(fā)熱不能診斷為燒傷感染,因為發(fā)熱可能是組織損傷的結果或病人在其它部位有感染。
      2.移植的皮膚發(fā)生排斥反應并伴有感染臨床證據(jù)(炎癥或膿液),視為醫(yī)院感染。
      3.供皮區(qū)感染屬燒傷感染。
    五、乳腺膿腫或乳腺炎
      【臨床診斷】 符合下述三條之一即可診斷。
      1.紅、腫、熱、痛等炎癥表現(xiàn)或伴有發(fā)熱,排除授乳婦女的乳汁淤積。
      2.外科手術證實。
      3.臨床醫(yī)生診斷的乳腺膿腫。
      【病原學診斷】 臨床診斷基礎上,引流物或針吸物培養(yǎng)陽性。
    六、臍炎
      【臨床診斷】 新生兒臍部有紅腫或有膿性滲出物。
      【病原學診斷】 臨床診斷基礎上,符合下述兩條之一即可診斷。
      1.引流物或針吸液培養(yǎng)陽性。
      2.血液培養(yǎng)陽性,并排除其它部位感染。
      【說明】:與臍部插管有關的臍動靜脈感染應歸于心血管系統(tǒng)感染。
    七、嬰兒膿皰病
      【臨床診斷】 符合下述兩條之一即可診斷。
      1.皮膚出現(xiàn)膿皰。
      2.臨床醫(yī)生診斷為膿皰病。
      【病原學診斷】 臨床診斷基礎上,分泌物培養(yǎng)陽性。  
      骨、關節(jié)
    一、關節(jié)和關節(jié)囊感染
      【臨床診斷】 符合下述兩條之一即可診斷。
      1.病人有下列癥狀或體征中的兩項且無其它原因可以解釋:關節(jié)疼痛、腫脹、觸痛、發(fā)熱、滲出或運動受限。并合并下列情況之一;
      (1)關節(jié)液檢驗發(fā)現(xiàn)白細胞。
      (2)關節(jié)液的細胞組成及化學檢查符合感染且不能用風濕病解釋。
      (3)有感染的影像學證據(jù)。
      2.外科手術或組織病理學檢查發(fā)現(xiàn)關節(jié)或關節(jié)囊感染的證據(jù)。
      【病原學診斷】 符合下述兩條之一即可診斷。
      1.關節(jié)液或滑囊活檢培養(yǎng)出病原體。
      2.臨床診斷的基礎上,關節(jié)液革蘭染色發(fā)現(xiàn)病原體。

    二、骨髓炎
      【臨床診斷】 符合下述兩條之一即可診斷。
      1.病人有下列癥狀或體征中的兩項且無其它原因可以解釋:發(fā)熱(38
    ),局部脹塊、觸痛、發(fā)熱或感染灶有引流物,并有感染的影像學證據(jù)。
      2.外科手術或組織病理學檢查證實。
      【病原學診斷】 符合下述兩條之一即可診斷。
      1.骨髓培養(yǎng)出病原體。
      2.在臨床診斷的基礎上,血液培養(yǎng)出病原體或血液中查出細菌抗體(如流感嗜血桿菌、肺炎球菌),并排除其它部位感染。
    三、椎間盤感染
      【臨床診斷】 符合下述三條之一即可診斷。
      1.病人無其它原因解釋的發(fā)熱或椎間盤疼痛,并有感染的影像學證據(jù)。
      2.外科手術或組織病理學檢查發(fā)現(xiàn)椎間盤感染的證據(jù)。
      3.手術切下或針吸的椎間盤組織證實有感染。
      【病原學診斷】 在臨床診斷的基礎上,符合下述兩條之一即可診斷。
      1.感染部位組織中培養(yǎng)出病原體。
      2.血或尿中檢出抗體(如流感嗜血桿菌、肺炎球菌、腦膜炎球菌或B組鏈球菌),并排除其它部位感染。
      生殖道
    一、外陰切口感染經(jīng)陰道分娩,病人外陰切口感染發(fā)生于產(chǎn)后2周內。
      【臨床診斷】符合上述規(guī)定,并有下述兩條之一即可診斷。
      1.外陰切口有紅、腫、熱、痛或有膿性分泌物。
      2.外陰切口有膿腫。
      【病原學診斷】 臨床診斷基礎上,細菌培養(yǎng)陽性。
      【說明】
      1.外陰切口感染含會陰切開或會陰裂傷縫合術。
      2.切口縫合針眼處有輕微炎癥和少許分泌物不屬外陰切口感染。
    二、陰道穹隆部感染
      【臨床診斷】 符合下述兩條之一即可診斷。
      1.子宮切除術后,病人陰道殘端有膿性分泌物。
      2.子宮切降術后,病人陰道殘端有膿腫。
      【病原學診斷】 臨床診斷基礎上,細菌培養(yǎng)陽性。
      【說明】:陰道穹隆部感染僅指子宮全切術后陰道殘端部位。
    三、急性盆腔炎
      【臨床診斷】 符合下述兩條之一即可診斷。
      1.有下列癥狀或體征且無其它原因解釋,發(fā)熱、惡心、嘔吐、下腹痛或觸痛,尿頻、尿急或腹瀉,里急后重,陰道分泌物增多呈膿性。
      2.后穹隆或腹腔穿刺有膿液。
      【病原學診斷】 在臨床診斷基礎上,宮頸管分泌物細菌培養(yǎng)陽性。
      【說明】僅限于入院48小時后,或有宮腔侵襲性操作、自然分娩24小時后出院一周內發(fā)生者。
    四、子宮內膜炎
      【臨床診斷】發(fā)熱或寒戰(zhàn),下腹痛或壓痛,不規(guī)則陰道流血或惡露有臭味。
      【病原學診斷】臨床診斷的基礎上,宮腔刮出子宮內膜病理檢查證實或分泌物細菌培養(yǎng)陽性。
      【說明】: 1.入院時,病人無羊水感染,羊膜破裂時間不超過48小時。 2.子宮內膜炎僅包括早孕流產(chǎn)、中孕引產(chǎn)、分娩后一周內。
    五、男女性生殖道的其它感染
      【臨床診斷】 符合下述三條之一即可診斷。
      1.病人有下列癥狀或體征中的兩項且無其它原因解釋:發(fā)熱、局部疼痛、觸痛或尿痛,并有影像學證實或病理學證實。
      2.外科手術或組織病理學發(fā)現(xiàn)感染部位膿腫或其它感染的證據(jù)。
      【病原學診斷】 符合下述兩條之一即可診斷。
      1.從感染部位的組織或分泌物中培養(yǎng)出病原體。
      2.臨床診斷基礎上,血液中培養(yǎng)出病原體。
      口腔
      【臨床診斷】 符合下述三條之一即可診斷。
      1.口腔組織中有膿性分泌物。
      2.通過外科手術或組織病理檢查而證實的口腔感染或有膿腫。
      3.臨床醫(yī)生診斷的感染并采用口腔抗真菌治療。
      【病原學診斷】 臨床診斷基礎上,符合下述五條之一即可診斷。
      1.革蘭染色檢出病原微生物。
      2.氫氧化鉀染色陽性。
      3.粘膜刮屑顯微鏡檢有多核巨細胞。
      4.口腔分泌物抗原檢測陽性。
      5.IgM抗體效價達診斷水平或雙份血清IgG4倍增加。
      【說明】
      原發(fā)性單純皰疹應屬于此類感染。
      其它部位
    涉及多個器官或系統(tǒng),而又不適合歸于某系統(tǒng)的感染,通常為病毒感染:如麻疹、風疹、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病毒性皰疹也應列入此類,如單純皰

     

      



    上一篇:作息時間調整通知

    下一篇:河南省新型農(nóng)村合作醫(yī)療統(tǒng)籌補償方案2012版

    亚洲清纯唯美国产三级_欧美国产十八禁在线观看_欧美精品在线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乱对白中文乱人伦

    1. <i id="earip"></i>
    2. <i id="earip"></i>
    3. <sub id="earip"></sub>
    4. 天台县| 宁强县| 灌阳县| 蕲春县| 巫溪县| 佳木斯市| 陈巴尔虎旗| 咸阳市| 瓦房店市| 米林县| 镇宁| 宁远县| 宾川县| 南康市| 沙河市| 清水县| 鄂州市| 芮城县| 浦县| 昆明市| 大丰市| 阳东县| 沁源县| 长岛县| 鹿邑县| 万全县| 灵川县| 武城县| 五台县| 凤冈县| 荣昌县| 保德县| 视频| 黔东| 高淳县| 调兵山市| 甘洛县| 汕尾市| 津市市| 赣榆县| 沙湾县| http://444 http://444 http://444